无码狠狠躁久久久久久久网址,四虎永久地址www成人,女人张开腿无遮无挡视频,亚洲熟妇成人精品一区,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

加載中...
您的位置:首頁 >滾動 > 正文

沉迷自拍是種病嗎?

2019-06-20 16:35:32 來源:國際財經(jīng)網(wǎng)

據(jù)顯示,中國自拍黨中有85%是85后,68.3%是本科以上學歷,自拍黨平均個人收入是5124元。自拍頻率每天3次以上的是廣州、深圳、南京的妹子。

自拍女生中,對自己顏值打分在7分以上的占71.8%,最愛自拍的星座排行榜分別為天蝎座、處女座、巨蟹座。

“知道”(nz_zhidao)告訴你,沉迷自拍是精神分裂嗎?

2019年2月12日,幾個女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自拍。(新華社/圖)

知乎上有個提問“為什么女人喜歡自拍”答案五花八門:

“因為沒人給她拍啊”

“費了很多功夫化了妝不想浪費”

“證明自己PS技術(shù)進步了”

“因為男朋友拍的根本沒法看啊”

“恕我直言,長的好看的才自拍好嗎?像我這樣的,一天連鏡子都不敢照”

“長的不好看的才自拍,好看的有的是人恭維,不需要靠自拍刷存在”……

關(guān)于自拍這件事,學問其實很大。

自拍與自戀

無論答案怎樣無厘頭,自拍已經(jīng)成為了手機時代的一個文化現(xiàn)象。

大數(shù)據(jù)調(diào)查顯示:女生自拍通常會選擇的場景,旅行占46.1%,聚會吃飯占37.4%,公園和游樂場占32.8%,逛街購物占27.8%,參加朋友party占27.4%,參加大型活動、去KTV唱歌、看電影、話劇及音樂劇、去酒吧夜店、去健身房等場景都是女生愛自拍的時刻。

甚至還有5.5%的妹子在上廁所時自拍,4.6%的妹子在洗澡時自拍,4.2%的妹子在做愛時自拍。幾乎可以說,手機時代的女人,不是在自拍,就是在選擇自拍背景的路上。

對男性來說,拍攝是一種占有欲。在旅游景區(qū),男人們長槍短炮的相機,大多數(shù)是對準自然或人文景觀,潛意識里是將這些看到的景觀裝回去據(jù)為己有。與男人相比,女人們對外界的興趣,遠遠低于對自己的興趣。她們的鏡頭多是對準自己,每個自拍的女人,都是自戀的水仙花王子附體,她們久久盯著手機屏幕,調(diào)整到最佳光線和最佳角度,然后沉醉于自己的五官、神情,回避著自己的瑕疵,精心描畫出自己最好看的樣子。

女性喜歡自拍,也是抵御時光流失的一種方式。桑塔格說:“攝影成了驟忽存在的現(xiàn)實的存貨清單。人們熱衷拍攝那些行將消失的事物,并且用拍攝加快它們的消失。”在影像時代,仿佛只有把現(xiàn)實當做物件來看,它才是真正的現(xiàn)實。像所有的旅游景點都布滿舉著手機拍照的人們,大家都在走馬觀花,都在焦慮眼前美景轉(zhuǎn)瞬即逝,與其用眼睛看,不如拍回去慢慢看。吃飯前,給菜品“開光”和上傳朋友圈成了固定流程,因為它馬上要不見了。同樣地,女性化完妝最愛會自拍,畢竟如花美眷也不敵逝水流年,她們恨不得時光永駐,永遠和自己最美的那一瞬間合體。

自拍已經(jīng)成為了手機時代的一個文化現(xiàn)象。(新華社記者 周華/圖)

自拍與精神分裂

有精神分析學認為,沉迷于自拍的人,多少有點精神分裂,在某種程度上,她們自己更愿意認可自己完美的自拍形象,而不愿意認可真實的自我。久而久之,她們會認為只有美圖過的自己是自己,而真實的自己會被忽略。于是迷戀自拍的女人,更喜歡活在朋友圈里,接受虛擬世界的贊美,甚至只有虛擬世界的肯定和贊美,才能使得自己開心和自信。

這種流于表象的肯定,與現(xiàn)實世界的距離,是每個迷戀自拍的人的心理落差。但自拍也不是沒有積極作用。美國存在主義心理學之父羅洛.梅認為,精神分裂分為破壞性的精神分裂還是建設(shè)性的精神分裂。建設(shè)性精神分裂的特征在于既要面對喪失了個性的世界,同時又拒絕被它剝奪個性。像自拍的女人們,會告訴朋友們,我吃了什么、去了哪里、和誰一起、我的心情如何……如同一場個體生命的現(xiàn)場直播,不管你看不看,她都在哪里。

在自拍照片里,歪頭、嘟嘴、剪刀手,都是標配,每個小動作和小表情都指向:“我對自己很滿意”朋友圈里,類似的自拍照很多,大多數(shù)的配文都是一個意思“愛自己”換句話說,自拍,就是刷存在、愛自己的一個最直觀的方式。

數(shù)據(jù)調(diào)查顯示,中國自拍黨中有85%是85后,68.3%是本科以上學歷,自拍黨平均個人收入是5124元。自拍頻率每天3次以上的是廣州、深圳、南京的妹子,自拍女生中,對自己顏值打分在7分以上的占71.8%,最愛自拍的星座排行榜分別為天蝎座、處女座、巨蟹座。

而75%的自拍黨都熱衷于手機購物,是手機不離身的物種。而每5個愛自拍的女生中,就會有1個學霸,這組數(shù)據(jù)證明了自拍對人心理上的暗示作用:女人通過美化自己,來與不完美的自己達成和解??吹阶约菏枪怩r亮麗的,從未被歲月侵蝕、被世事傷害過,于是抖擻精神地迎接生活中的下一輪挑戰(zhàn)和刁難。

2018年3月在美國紐約,人們在甜品節(jié)上手持甜品自拍。(新華社記者 王迎/圖)

自拍、偷窺與自我

桑塔格在《論攝影》里說:攝影歸根結(jié)底是個卑鄙的事件,人躲在鏡頭的后面,就像獵人用射擊的動作來撲捉、偷窺、甚至視奸捕獵對象。而佛洛依德說得更直白,他說鏡頭是男人的陽具,男性攝影家憑借這個工具在對女性進行意淫。

那么,對應這些說法,女性舉著手機地對準自己,又有怎樣的文化意義呢?在長期的男權(quán)文化中,女性一直是被觀看者、被評價者,女性也不得不學會自我觀看和點評。

女性的自拍,相當于一種自我檢視和督查,手機里的自己,也都是男性的視角和眼光:女孩們巧笑倩兮的神情,是對鏡頭外潛在男性的暗示,自己很美、值得被欣賞、被追逐、被珍惜。這時,女性“物”的一面被強化了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在自拍黨里,66.3%的女生有戀人,33.7%的是單身。有戀人的面對相機,如同面對情人,心甘情愿地接受品評、挑剔。而沒有戀人的,將自拍作為鞭策,讓自己變得“更好”,以便遇到更好的人。

調(diào)查發(fā)現(xiàn),越是情感上失意的女性,越會傾向于將自拍照上傳社交網(wǎng)站,潛意識里將自己重新包裝,放在社交平臺上展示,期待遇到良人,于是很多自拍照上目光里的渴望,與相親網(wǎng)站上的照片神情毫無二致,而照片的精致和光滑,散發(fā)出一種令人尷尬的商品屬性。

然而,尼采說,“離每個人最遠的,就是他自己”。 平時,我們用目光隨意丈量、觀察別人,卻誰也看不清楚自己的后腦勺,不借助X光、B超、內(nèi)窺鏡,也看不到體內(nèi)的情況。好在鏡子、手機和相機,使得我們至少對自己的表象和外表有了認識。

我們可以凝視某個階段的照片,分辨曾經(jīng)的自己與現(xiàn)狀有什么差異。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歷經(jīng)的滄桑和細微的成長。而自拍提供了另一個珍貴的視角,能看到自己更隱秘的一面。畢竟,面對自己,人們會更加暴露出自己的渴望、困惑、欲求……不必像面對鏡頭后他者的眼睛那樣掩飾自我。

可是,事實并非如此,自拍變得那么流于表象,尤其在美圖之后,每個人都變得千人一面,變得毫無個性,倘若想試圖認識自我和探索自我,那么自拍照比鏡子還不靠譜。

在這個圖像泛濫的年代,如何得到一種“不看之道”,變成了手機時代的另類審美。每個關(guān)注自我甚于關(guān)注外表的人,都會逐漸放下手機,不再考慮自己怎樣拍出來才最美,發(fā)朋友圈會有多少點贊,而是學會什么也不拍,靜靜地享受空間,任憑自己在時間之河里隨波逐流,用心體驗時間之流的緩緩沖刷。

畢竟,那些真正的自我,以及自我在形成過程中的動人的瞬間都是無法被拍攝、保存、記錄和分享的。

凡事都需要有度,自拍同樣如此。

俄羅斯光是2015年就有至少10人因自拍而身亡,100多人受傷。政府還專門發(fā)布了《安全自拍指南》,但自拍致死的案例并沒有減少的跡象。

關(guān)鍵詞:

推薦內(nèi)容